心情凄惶的交了卷,然后去殿外等候结果。宫里规矩多,他们再想围着聊试题也不敢大声喧哗,只能安静地候着。殿里,皇帝先看众人策论文章,毫不犹豫选了谭盛礼为不以长短论好坏,纵观所有文章,谭盛礼的文章却是更为精辟,字字珠玑,都说到他们心坎里,比起那些侃侃而谈吹嘘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拍马屁的文章,谭盛礼的文章更能引起共鸣,他当之无愧。先将策论文章排好名次,再看明算,明算的考卷要比策论好定夺得多,统共五道题,教白卷的有五人,全部错误的有近三十人,而……最好的答对了三道题……是谭家长子……谭振兴。说来奇怪,谭盛礼答对了前两道题,谭振兴答对了后三道题,谭振兴是谭盛礼教出来的,没理由谭振兴答对了谭盛礼留空白啊。众官员不解。他们记得不错的话,谭盛礼在府试明算这门也留白了,到底是为何,比起名次,他们更好奇这个。可惜再好奇都要等殿试过后,明算成绩已出,要根据考生的成绩来排名次了,谭盛礼策论回答得最好,可惜明算不如其长子,钦点其为状元的话略有瑕疵,往年殿试只考策论,皇帝通过文章好坏来钦点状元榜眼探花,今年多了门明算,情形有所不同。大臣们面面相觑,重新审视谭振兴的文章,平心而论,谭振兴文笔流畅,立意新颖,不如谭盛礼的文章印象深刻,却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,同样的题,谭振兴打开了新视野。既生瑜何生亮,大臣们莫名生出这种感慨来,转而想到人家乃父子,不由得羡慕起来,在场的多是文官,想保持家族兴盛,子孙只能走科举,他们若有谭振兴这样文采斐然的儿子,死而无憾了罢,礼部尚书看皇上望着桌上的两篇文章迟疑,躬身施礼,“不知皇上更中意哪篇?”新科状元,出自谭家无疑了。“爱卿以为如何?”皇帝修长的指腹轻轻抚过右手边的文章,不动声色。礼部尚书低着头,没有察觉皇帝眼底的深意,略微沉吟,说道,“恕臣直言,臣认为谭家长子略胜一筹……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,无论谭盛礼出于什么目的而没答后边三题,就明算考卷来说,谭振兴确实更为出彩,作为科举改革的,旁边宫人低眉顺目的接过,恭敬地呈递给工部尚书,后者看后,激动得声音微哽,“百姓不诚欺人,这位谭老爷,确实乃帝师转世啊……”他府上收藏了几副帝师真迹,和眼前看到的字迹没有任何区别,如果不是帝师转世字迹品行学问怎么会如此相同呢?有生之年,有幸遇到这样的人是福气,工部尚书双手颤抖地拿着考卷,每个字每个字认真的读,全是他认识的字,学过的理,经谭家人润色后就变得精炼而深刻,他已到尽人事听天命的年纪,心情平和,读完这篇文章后心情跌荡,久久不能平息。他缓缓下地,朝皇帝施礼,皇帝虚浮了下,脸上充满敬畏,“爱卿不必多礼。”“微尘能否瞧瞧谭家长子的文章。”谭振兴的文章措辞更诙谐幽默,字里行间难掩其孝顺和豁达,谭振兴说人活在世上,最高兴的有父亲时时鞭策,或讲授功课,或惩戒挨打,他甘之如饴,纵观所有文章,能将纨绔子弟的心声娓娓道来又不失豁达的文章恐怕就这独份了,没错,谭振兴行文间透露的就是纨绔子弟在家受罚的情形……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上将,颤抖吧 赐我金嫁衣 重生未来之王的麒麟 云上青梅 因果轮回之第九世觉醒 潜邸 他真的萌不起来[星际] 小森林 清穿之千娇百媚(穿书) 凶斋+番外 骑行异事 穿成甜文里的佛系反派 爱妻如命:大亨的盛世娇宠 元帅的脸又被打肿了 天降萌妃:嚣张王爷独宠小吃货+番外 重生之毒婚 谁是王妃[人鱼] 给前任他叔冲喜+番外 科举出仕(士) 神级向导